在台视影视论坛里看到有很多网友对下一站幸福没入围都很不爽,甚至要罢看金钟奖的颁奖典礼
转:2009年就有的事情 延續到2010年 難道 到現在還搞不清楚什麼是好的作品嘛?難道要一年過一年嗎 ?
2009.10.27
[轉錄] 請容許我問個清楚(王小棣)
二○○九年金鐘獎提名時《波麗士大人》兩位男主角都沒有入圍,頒獎典禮上波麗士團隊一個獎也沒有得到,不少朋友來電安慰,有些則是見了面緊緊地抱一 抱,但是最讓我的親人朋友們不安的,恐怕還是我持續抗議男主角沒有入圍,並且要求察看該項目入圍會議紀錄的動作。他們擔心這樣的動作會引來「輸不起」的批 評或嘲諷,主管的官員也先後發表了「紀錄從不公開請業者自重」以及「沒有入圍或得獎的人希望能夠就此打住」的官方說法。
挑戰問題推動改善
可是怎麼辦呢?王小棣常常對人說:
「每個人如果都能把自己身邊的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一點點,這個社會就會進步。」
金鐘獎就是我身邊的一件事了,拍戲是 我的工作,金鐘獎是我夜以繼日勤奮工作的夥伴們心所嚮往的一個榮譽。它的評審過程能不能清楚記錄,力求完善?評審們的辯論有沒有專業素養,人文關懷?是不 是能導引觀賞的深度或是指出創作的盲點?
台灣的影視環境如此艱困,幕前幕後的從業人員卻仍然為了追求稍微粗心一點的觀眾無法分辨的品質,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早出晚歸,金鐘獎的光環是不是能夠安 慰他們的父母、妻、子?它的信譽是不是能和大眾文化的提升產生良性的互動?……
這些都是我身邊的事啊!更何況在我的工作團隊中我是年紀最長的,
如果我面臨 了缺失與不公都只能束手卻步,裝聾作啞,只求保全自己,不敢挑戰問題,推動改善,我還有什麼資格看著年輕人的眼睛聽他們說自己的夢想呢?
「不與時人彈同調」
前一陣看到朱天文在一篇文章中引述了一小段大江健三郎的話:「人到晚年之後無論悲傷也好,憤怒也好,對於人生及世界的疑惑也好,能夠以猛烈的勢頭調整這一切,面對這一切,並推進自己工作的人,是藝術家。」
朱天文接著寫到「我真高興聽見,晚期工作不是遲暮哀感,不是滄桑興嘆,晚期風格也不是什麼成熟、透徹、圓融之類。晚期風格是不與時人彈同調。」
我從來不是藝術家,也還不覺得現在是我的晚期,但是我很高興可以「不與時人彈同調」。
各位!請容許我問個清楚吧!這是我的工作。
作者為導演
轉載自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 ... 21/IssueID/20091027